• 專題論壇七:民意與公共政策的角力
    民意與公共政策沒有角力問題,關鍵是民意變民粹

    主持∕《經濟日報》社長楊仁烽
    與談∕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 立法院立法委員賴士葆
    文∕林珮萱

    第七場專題論壇「民意與公共政策的角力」,由《經濟日報》社長楊仁烽當任主持人,邀請到現任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楊志良、以及立法院立法委員賴士葆,三方分別就各自於媒體、政府、民意機構的服務經驗,展開民意與公共政策之間,究竟該如何化解歧見,進而趨向雙贏的對話。

    《經濟日報》社長楊仁烽開場引言,由於近來經濟景氣不佳,引發國家財政危機問題不斷,過去公務員18%優存方案被一般民眾指為不公不義,而近期擔心勞保基金破產的議題,也讓多數民眾憂心忡忡,大家都擔心將來拿不到退休金,更甚者,9A立委的爭議,正是民意與公共政策之間產生衝突最明顯的例子。

    曾擔任過衛生署長的楊志良,對於兩者間的拔河深有感觸,他直指,民意與公共政策其實不會有角力的問題,關鍵是民意已變成民粹,才會產生問題,因為民粹主義,大家都短視近利,喪失追求長期利益的眼光。

    而受現今社會氛圍所趨,民眾每件事都想著要政府出錢,還要求降稅、要低費率,楊志良認為,很多人都搞錯了,政府該抽稅還是要抽,現今台灣稅收只占GDP的12%,比例偏低,導致政府沒錢做建設,沒有建設無法增加人民就業機會、刺激整體經濟發展,變成惡性循環。

    楊志良引述調查指出,有70%的民意反對陸生參與全民健保,但這群反對的人卻不去看,所有外國學生在台灣都有健保,「如果支持台灣和中國是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陸生當然應該要納入健保,」楊志良感嘆,今日台灣和大陸的交流都還遠大於政治上的藍綠交流,此現象非常不利台灣發展。身為民意代表的立法委員賴士葆則分析,所有在台灣的問題,關鍵就是太多政治力在干預。當中,立委和媒體都要負很大的責任。

    而他提出的解決之法就是溝通,讓民眾真正了解政策內涵,並且強調官員要有捍衛政策的作為。主持人楊仁烽總結,社會民眾要懂得問是非,不能只問顏色,而政府應該堅持對的公共政策、勇敢與民意溝通,才能創作政府與民間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