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領袖同步聚焦關鍵議題
關稅重塑供應鏈,科技重構未來,永續重定世界價值美元 、美債、全球股市與投資市場震盪難平世界新地緣政治需要新的秩序科技持續加速演進 生成式AI進入全面落地時代科技與AI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將創造全新企業局面
每屆平均
各界菁英與會
每屆邀請
產官學領袖演講
歷年累積
各界領袖
跨界出席分享
至今超過
政經企業文化
領袖參與盛會
TOPICS
六大議題
01
川普 2.0 全球重構與新秩序
01
川普 2.0 全球重構與新秩序

美中對立加劇、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迴潮,將如何牽動全球政治與經濟秩序的深度改寫?

臺灣經濟體該如何在強權博弈間強化自立、建立多邊合作機制、尋求戰略縫隙中的新秩序?

世界新局
地緣經濟
美中角力
多邊合作
國際定位
秩序重塑
02
變局下的臺灣韌性
02
變局下的臺灣韌性

面對國際地緣風險升高,該如何重新定位其國際角色與內部體質,迎接關鍵時刻?

臺灣如何從產業鏈重組、民主韌性、國際法規接軌到全球夥伴合作,全面強化整體戰略佈局?

國際定位
產業韌性
供應鏈重組
地緣經濟
社會新局
民主韌性
03
AI 落地應用到信任建立
03
AI 落地應用到信任建立

AI 進入落地應用階段,對治理、產業與社會造成深層變革,政府與企業將面臨哪些前所未有的倫理與法規挑戰?

如何建構值得信任的 AI 框架、強化數位素養、培育跨域人才,並推動以人為本的智慧治理?

AI 普及
人才培育
數位到AI
科技法規
智慧城市
AI代理
04
城市新生與治理新模式
04
城市新生與治理新模式

人口外流與產業集中導致地方凋敝,但也如何孕育出治理創新與地方再生的新契機?

地方發展如何透過社會設計、公共參與與資源分配,打造地方與中央共構的治理新模式,促進區域平衡與國土永續發展?

區域平衡
地方創生
人口外流
地方賦能
幸福城市
地方治理
05
淨零深化與綠色競爭力
05
淨零深化與綠色競爭力

面對氣候變遷與國際碳規範壓力,淨零轉型已非口號,而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國家與企業該如何深化做為提升競爭力?

各國積極整合能源改革、產業轉型與社會溝通機制,臺灣要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創造可行且具韌性的轉型路徑?

淨零轉型
綠色金融
新能源發展
碳稅趨勢
綠色城市
COP30
06
高齡與少子化:經濟與勞動雙轉型
06
高齡與少子化:經濟與勞動雙轉型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與勞動力老化下,如何對社會結構與經濟基礎造成系統性衝擊?

臺灣該如何重新設計勞動市場、教育系統與社會保障,並引入新的人口政策與創新工作模式,以強化社會適應力與經濟韌性?

勞動重構
社會韌性
高等教育
移工政策
少子化挑戰
超高齡挑戰
01
川普 2.0 全球重構與新秩序
川普 2.0 全球重構與新秩序
01
川普 2.0 全球重構與新秩序

美中對立加劇、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迴潮,將如何牽動全球政治與經濟秩序的深度改寫?

臺灣經濟體該如何在強權博弈間強化自立、建立多邊合作機制、尋求戰略縫隙中的新秩序?

世界新局
地緣經濟
美中角力
多邊合作
國際定位
秩序重塑
02
變局下的臺灣韌性
變局下的臺灣韌性
02
變局下的臺灣韌性

面對國際地緣風險升高,該如何重新定位其國際角色與內部體質,迎接關鍵時刻?

臺灣如何從產業鏈重組、民主韌性、國際法規接軌到全球夥伴合作,全面強化整體戰略佈局?

國際定位
產業韌性
供應鏈重組
地緣經濟
社會新局
民主韌性
03
AI 落地應用到信任建立
AI 落地應用到信任建立
03
AI 落地應用到信任建立

AI 進入落地應用階段,對治理、產業與社會造成深層變革,政府與企業將面臨哪些前所未有的倫理與法規挑戰?

如何建構值得信任的 AI 框架、強化數位素養、培育跨域人才,並推動以人為本的智慧治理?

AI 普及
人才培育
數位到AI
科技法規
智慧城市
AI代理
04
城市新生與治理新模式
城市新生與治理新模式
04
城市新生與治理新模式

人口外流與產業集中導致地方凋敝,但也如何孕育出治理創新與地方再生的新契機?

地方發展如何透過社會設計、公共參與與資源分配,打造地方與中央共構的治理新模式,促進區域平衡與國土永續發展?

區域平衡
地方創生
人口外流
地方賦能
幸福城市
地方治理
05
淨零深化與綠色競爭力
淨零深化與綠色競爭力
05
淨零深化與綠色競爭力

面對氣候變遷與國際碳規範壓力,淨零轉型已非口號,而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國家與企業該如何深化做為提升競爭力?

各國積極整合能源改革、產業轉型與社會溝通機制,臺灣要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創造可行且具韌性的轉型路徑?

淨零轉型
綠色金融
新能源發展
碳稅趨勢
綠色城市
COP30
06
高齡與少子化:
經濟與勞動雙轉型
高齡與少子化:經濟與勞動雙轉型
06
高齡與少子化:經濟與勞動雙轉型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與勞動力老化下,如何對社會結構與經濟基礎造成系統性衝擊?

臺灣該如何重新設計勞動市場、教育系統與社會保障,並引入新的人口政策與創新工作模式,以強化社會適應力與經濟韌性?

勞動重構
社會韌性
高等教育
移工政策
少子化挑戰
超高齡挑戰
FORUM CO-CHAIRS
大會主席團
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創辦人
王力行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發行人
楊振宇
飛馬旅聯合
創始人
NOBLE CHARACTER
君子獎
君子藝術家獎
江賢二
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家
畫筆融匯自然、哲思與音樂,點亮人心,開創台灣的藝術新高度
君子公益家獎
嚴長壽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以教育與公益為志業,深耕偏鄉、扶持青年,樹立公益家典範
君子社會貢獻獎
張作錦
資深媒體人
以記者為終身職志,鑑古觀今, 見人所未見,言人不敢言, 展現當代文人風範
君子社會貢獻獎
許士軍
臺灣管理教育開創者
臺灣商管教育先驅,作育英才無數,啟發產學革新,引領企業正向成長,對社會發展貢獻卓著
LUMINARIES
國際大師
湯馬斯.佛里曼
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錄影
李開復
創新工場董事長暨零一萬物執行長
SPEAKERS
與會貴賓
孫震
國立臺灣大學前校長
鄭崇華
台達集團創辦人
暨榮譽董事長
葉萬安
前經建會副主任委員
胡志強
前外交部部長
尹啟銘
前經濟部部長
蘇起
台北論壇基金會
榮譽董事長
彭金隆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
林宜敬
數位發展部部長
劉文雄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
理事長
林修銘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蔣萬安
臺北市市長
盧秀燕
臺中市市長
黃偉哲
臺南市市長
陳其邁
高雄市市長
張麗善
雲林縣縣長
翁章梁
嘉義縣縣長
饒慶鈴
臺東縣縣長
呂建德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韓家宇
大成集團董事長
蔣尚義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
盧超群
鈺創科技創辦人
暨董事長
洪麗寗
緯穎科技董事長暨策略長
劉湧昌
巨大集團董事長
王紹新
信邦電子董事長
暨集團執行長
簡立峰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
許逸德
華城電機總經理
曾文生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
黃志雄
中華電信技術長
暨執行副總經理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張育美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
簡森垣
森耀能源董事長
何麗梅
台積電企業永續
資深副總經理
郭珊珊
台達品牌長
暨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
盛治仁
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湯明哲
長庚大學校長
郭瑞祥
健行科技大學校長
莊慧玲
文藻外語大學校長
許志義
臺灣能源數位轉型
產學聯盟主持人
林靜芸
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陳亮恭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吳薏菱
台北富邦銀行
執行副總經理
翁履中
美國山姆休士頓
州立大學副教授
袁岳
零點有數董事長
馮晞
未來商習院創辦人暨院長
張玲琴
泰國-台灣(BDI)科技學院
董事長
彭士豪
全宇生技董事長
劉仕豪
Rocketindo (印尼火箭)
創辦人暨執行長
關婷怡
星星電力總經理
陳鳳馨
財經節目主持人
楊瑪利
《遠見雜誌》社長
李建興
《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
林讓均
《遠見雜誌》總編輯
彭杏珠
《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
王美珍
50+總編輯兼副執行長
吳錦勳
《天下文化》特約主筆
TICKET
入席方案
限時優惠票
單人票
NT$25,000
(原價NT$36,000)

購票權益

  • 遠見高峰會兩天議程入場券乙張
  • 每張票券含兩天乙客午餐
限時優惠票
雙人票
NT$42,000
(原價NT$72,000)

購票權益

  • 遠見高峰會兩天議程入場券乙張
  • 每張票券含兩天乙客午餐

有關團體報名或海外報名服務,請聯繫:+886-2-2517-3688 #847 章先生

訂購單下載
  1. 主辦單位統一將於2025年10月27日(一)起,陸續寄出電子票券,當天憑券入場,現場不劃位。
  2. 若因天候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活動無法舉辦,主辦單位將第一時間於官網公告通知。
  3. 若因個人因素無法參加:活動前一個月(10/6起),退票需扣除原購買價之20% 作為行政處理費;活動前兩週(10/22起),退票需扣除原購買價之30%;活動前七天(10/30起),恕無法退款。
  4. 優惠案僅限台灣地區收件者購買,雜誌如需掛號寄送,郵資另計。
  5. 主辦單位保有調整活動時間、地點、議程與講師之權利。
聯絡我們
CONTACT
共同推動
ORGANIZER & SPONSORS
主辦單位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協辦單位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
承辦單位
遠見 哈佛商業評論
合作夥伴
台達
信義房屋
冠德企業集團
富邦金控
大成
中華電信
天成醫療體系
文藻外語大學
昇恆昌
星星電力
森耀能源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亞洲 矽谷
衛生福利部
臺北市政府
新北市政府
臺中市政府
雲林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
高雄市政府
臺東縣政府
台灣電力公司
臺灣證券交易所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桃園國際機場
媒體夥伴
世界日報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新浪財經
新加坡聯合早報
視界
東方財經